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

马六甲地头蛇:独特的四方重檐

转载自南洋商报
2010/11/26 5:46:26 PM

●欧阳珊 文史工作者

士马木回教堂,由高处可清楚看
见它的四方形三重屋檐,其旁的
塔顶被改成圆尖葱顶。
宗教建筑很重视屋顶,我猜想,是因为屋顶更接近天堂,所以屋顶都有往上高耸或飞扬的特征,特别是直直一枝往上的尖塔,简直像准备冲上太空的火箭。

马 六甲的老回教堂都比其他州的历史较久,大多建于18世纪,有两三百年的历史,老街里最古老的三间回教堂是甘榜于汝回教堂建于1720年、东街纳回教堂 1728年、甘榜吉灵回教堂1850年。它们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回教堂,仅次于吉兰丹的甘榜劳勿(Kampung Laut)回教堂,据说它始建于300年前甚至500年前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这些我国最古老的回教堂,从马六甲到吉兰丹的最古老回教堂,它们都没有我们熟悉的高高圆圆的“葱顶”,相反的,它们都是四方形、三重屋顶并在屋顶插一朵“山花”。真正高耸的,是旁边独立的一座塔,不是四个角落各一座。

受爪哇影响

无 论外观是什么形状,回教堂的祈祷正殿必定是正方形,这是它们的传统规格。但这些古老回教堂的四方重檐的影响从哪里来呢?有些论述说它源自印尼爪哇,因为在 爪哇北部的德麦(Demak)有一间建于1479年的老回教堂,与吉兰丹甘榜劳勿回教堂相似,而且是由一名华人造船匠所建。有人据此推论,吉兰丹和马六甲 的回教堂受爪哇影响,而爪哇则受到中国建筑的影响。

根据槟城古迹建筑师陈耀威的说法,马六甲回教堂的原型传自印尼,而这原型是印度教在印 尼衍生的印度爪哇式庙宇,回教传入爪哇时并没有移殖中东的建筑形式,而是借用当地庙宇先当回教堂,逐步改良适应用途而成。此过程类似佛教传入中国初时也是 借用原籍庙寺。在屋顶方面,攒尖顶上是印度的塔刹与受花。

三重屋檐少见

特别的是,中国建筑普遍有二重屋檐,也有重檐方尖顶的做法,但三重屋檐做法则少见。中国的清真寺也多以中东清真寺加上中国建筑装饰,或外观非常中国的建筑,像马六甲这样的三重屋檐的做法不多见,四川成都清真寺是其中一个类似的做法。

我们仔细看回马六甲的回教堂。在三重屋檐之间,都有通风采光的气口,屋檐之间,会有木雕,甚至有彩绘与潮州剪黏的装饰,装饰图案包括几何图形、花草、甚至有中国吉祥物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甘榜吉灵回教堂檐下的“囍”字。

在四方、重檐、尖顶之上,是用极有马六甲建筑特征的礁石(leterite rock),或俗称铁锈石的红色石头雕成的“山花”或冠顶簪花。

这 种四方形三重屋顶的回教堂形式,普遍被使用于马六甲,及外州一些较老的回教堂。可惜的是,后来可能因为石雕山花损坏无法被修复或替代,或后来者不明白历史 的缘由,渐渐的以葱形圆顶取代“山花”,或在四方重檐之上加盖圆顶。马六甲建于1990年的州回教堂,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作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