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

開埠僅154年‧新山蛻變歷史重要舞台

慶祝《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》開幕系列(一)

開埠僅154新山蛻變歷史重要舞台

2009-09-29 15:11 转载自星洲日报

新山開埠紀念碑現今立在蘇丹公園前門進口處。華文等語文的碑牌,已不復存在。(圖:星洲日報)

新山開埠紀念碑的華文碑文。(圖:星洲日報)

·

雄才大略的蘇丹阿武峇加,陛下是推動新山走向發展之路的大功臣。(圖:星洲日報)

1855年開埠後,政府第一面旗幟,就在這座稱為武吉丁巴蘭的山上迎風飄揚,開啟新山歷史的新篇章。(圖:星洲日報)

新山開埠紀念碑整修後的風彩,那時立在長堤稅關進口處的對面。(圖:星洲日報)

新山開埠紀念碑最早的風貌。(圖:星洲日報)

大馬南方邊城的新山,一個大家熟悉的名字,歲月悠悠,如今一躍已成為大馬第二大城市。然而說起這個地方的歷史,它並不太長。新山開埠於1855年,迄今只有154年。

新山最早叫:Iskandar Petrie

到了1866年才正式改名為Johor Bahru,這個名字,從那時起就一直沿用到週一(928日)。而華人則把這個城市稱為新山。

新山作為柔佛州的首府,一路來就是一個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中心。

依布拉欣開發柔佛

19世紀60年代以前,柔佛馬來政府的中心仍舊在新加坡的直落布蘭雅。直到1855年,局面改觀了。天猛公依布拉欣致力開發柔佛,使它成為一個國家。

他先在稱為丹絨普帝利(Tanjung Puteri,現稱丹絨布蒂里)的地方,建立了一個倉庫。這個倉庫位在現今叫著Bukit Tambatan(武吉丁巴蘭)的山上。

政府的旗杆在此高高飄揚。此地後來就稱為依斯干達普帝利。

那時新山的景觀只有兩三座建築物,一座監獄;沒有貿易往來,沒有商人定居。

在新山的蛻變的過程中,蘇丹阿布峇加發揮最大的推動作用。正是他的遠見、魄力,才使新山得以走上歷史的舞台。

在他向父親請求下,柔佛州政府所有的辦事處,才遷到新山來。他制定了一套迄今仍在沿用的法律。由於柔佛靠近新加坡,所有的法律都遵循新加坡,因而使到前來柔佛居住的人,不致感到難以適應。

新山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正式開步向前。

華人首先踏足陳庴港

新山的開闢與華人息息相關。陳開順是第一個受封的華人甲必丹。

華人大批來到新山之前,早在1844年,就踏進距新山只有10公里的陳厝港。從那時至1855年,陳厝港是柔佛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。

華人在陳厝港的人數,高峰時達4000人。

他們受陳開順的管轄,他是地不佬河的開港人,通稱陳厝港港主,他也被公認為柔佛潮州人社區的創立人。

新山的開埠紀念碑,記載了新山開埠的故事。這座紀念碑用四種語文,華文版本有兩種,現將其中一種華文版本的文字列下:


柔佛新山開闢於公曆1855年其時前蘇丹伊布拉宰Ibrahim殿下名其地為意絲關打配特里殿下降生於公元1811年,薨於公曆18622月上旬某日,葬於新加坡之直落具蘭加,願真主降福於前蘇丹。

回教曆1282812日(公曆186611日)此城改名為柔佛新山。

這座紀念碑,幾經遷移,現落戶在蘇丹公園前門處。可是,面目己非,原有的華文碑文已不復存在。

華人除了把Johor Bahru稱為新山外,另一名稱是惹呀坡。

之所以叫著新山,因新山對面的新加坡兀蘭,以前人都稱為山。新山意味這是一個新開闢之地。

星洲日報/大柔佛‧文:舒慶祥‧2009.09.28

新山開埠紀念碑整修後的風彩,那時立在長堤稅關進口處的對面。(圖:星洲日報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